近年来,以中国元素为主的舞蹈作品频频惊艳“出圈”,火遍全网,演出所到之处出现一票难求甚至持续加场演出等现象。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剧《五星出东方》、舞蹈《唐宫夜宴》、舞剧《红楼梦》等舞蹈作品涌现,活跃在人们视线内,一批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之上,在新媒体技术加持下,中国传统元素被以富有时代感的方式重新讲述,在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梳理这些舞蹈作品,笔者发现,主创们摆脱宏大叙述,以一件珍贵历史文物、一幅经典画作或一部经典文学著作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现代人的视角与历史对话,描绘汉、唐、宋等历史朝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学艺术,增添历史的厚重感,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舞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舞”起来,使之在当代中华儿女心中接续传承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这种见微知著、让当代年轻人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历史的中国传统元素舞蹈作品诞生。
在“以小寓大”方面,舞剧《五星出东方》比较有代表性。这部剧没有以宏大叙述的方式直接描绘汉代历史,而是由一块护臂入手,将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讲述者,诠释了汉代的审美追求以及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剧中再现了仕女舞、面具舞、丰收舞等,还插入了乐府诗的吟诵,整个作品尽显泱泱大汉气象。
在运用5G+AR技术方面,舞蹈《唐宫夜宴》比较有代表性。作品中从仕女图到泼墨山水画,再到拔地而起的辉煌宫墙,使得舞台幻象与表演者之间形成了虚拟与现实的互动,产生了令人震撼的效果。但作品并未沉浸在科技手段之中不能自拔,而是尽力用技术来为舞蹈服务,并在14个女舞者独具特色的造型、形象逼真的舞蹈表演以及时而诙谐活泼时而庄严肃穆的音乐之间找到了共同点,使舞者通过丰富的“劲力”变化以及时而诙谐时而庄重的表演等,将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七大国宝巧妙地融入其中,表现出大唐盛世绝美的传统文化形象。
在用舞蹈的方式呈现一幅画方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比较有代表性。作品将北宋画家王希孟以精妙技法绘制的《千里江山图》重现于舞台,借鉴新媒体舞蹈展现的方式,利用线条、旋律、光影展现作品的审美价值,寻找与人们精神追求有关的理论与具体的方法,为艺术创作探索灵感来源。舞台上的《只此青绿》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
在以一部经典文学著作作为创作点方面,民族舞剧《红楼梦》比较有代表性。该剧精选清代曹雪芹小说《红楼梦》重要情节,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以“金陵十二钗”为主要人物,十二个舞段各自独立又串联成篇。舞剧依托于名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解读,进而从各个方面探索更深层次的中国之美、古典之美,让人们感受到文化与艺术的力量。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元素舞蹈创作正在与各种新兴媒体融合,这为舞蹈创作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与强大动力。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增加,社会对舞蹈的呈现方式、传播渠道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创作过程中,创作人员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作品的时代意义和精神内涵,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的表达中,通过持续创新,努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在“舞”动的舞台上向世界生动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出彩地讲好中国故事。(闻慧莲)